镇江日报记者 吴韵晗 通讯员 陈雷 李飞配资平台注册
走进位于扬中市的江苏瑞克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,“学先进、赶先进、超先进”的标语随处可见,在这里,“学”与“改”是企业员工间的关键词。这家从事运动护具、医疗保健护具及骨科支具研发生产40余年的“老牌”企业,正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支点,撬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。
制度筑根基:让产业工人成为“企业主人”
在瑞克,产改不是口号,而是写进制度的“硬杠杠”。这里有一项令所有员工万分踏实的制度——工资协商专项合同,合同规定了每年5%的涨幅,工资每月底按时发放绝不拖欠,这是扬中市劳动模范、江苏瑞克公司总经理朱凌俊自2013年上任后便积极推进的政策,将“利润增长与工资提升同步”写入条款,真正实现“发展成果由员工共享”。
作为一家女职工占比80%的劳动密集型企业,瑞克深知“人心齐,泰山移”。员工薪资福利的保障是一方面,在组织体系的建设上,江苏瑞克更是设立劳动争议调解、安全生产监管等组织机构,通过职代会让职工深度参与公司经营管理活动。“制度不仅要写在纸上,更要暖到心里。”朱凌俊以这样的理念,代表公司同公司工会签订《集体合同》《女职工专项保护协议》等文件,完善各项福利、保护员工权益,鼓励职工们共同进步与成长。
一系列政策扶持工作的顺利开展,夯实公司发展基础的同时,也为企业立下良好形象。近年来,公司先后荣获了镇江市“劳动关系和谐企业”、镇江市“企业职工文化示范单位”、江苏省“模范职工之家”、江苏省“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”、江苏省“健康企业”等荣誉称号,也有多名员工先后获得了“十佳文明职工”,扬中市“十佳文明职工”、扬中市“金牌员工”、扬中市“十佳新市民”、扬中市“劳动模范”、镇江市“文明职工”等荣誉称号。
培训锻尖兵:为技术创新练就“过硬本领”
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筑基石,技术是产业改革的催化剂,要在数字化浪潮中勇立潮头,学习最新的设备、了解最新的技术,才能真正与最前沿的市场需求接轨。
带领江苏瑞克迈出产业改革第一步的,正是朱凌俊。2011年,他便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,开始推行ISO13485(2007)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,使公司成为国内运动护具行业中首家通过该体系认证的“领航者”。出任总经理后,他又带领公司踏上了快速发展道路。2018年,公司荣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称号,如今,瑞克更是从普通的制造企业成长为拥有58项专利的国内运动医学和保健护具领域领先企业,同时积极开拓国外市场,供应欧美医药、运动连锁超市以及医用骨科支具品牌商,公司销售额对比2002年实现10倍增长。
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如今已成为企业职工技能提升的“催化剂”,严格的标准促使职工们积极钻研技术,公司也为大家构建了“内外联动”的培训体系:在内开设缝纫机技能、消防安全等课程,每年覆盖全员;向外组织叉车工、消防设施操作员等特种作业人员“考证”,做到持证上岗。针对数字化转型需求,开展ERP、MES系统和数字化设备培训,让老员工也能“玩转”新设备,为提质增效做足准备。如今,公司多名员工获得扬中市“金牌员工”“劳动模范”等称号,成为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的中坚力量。
引领聚合力:让发展成果照进“幸福清单”
制度的保障、技术的精进,助力产业工人们扎实前行,而在江苏瑞克,心灵的贴近更是动人。在企业全新打造的员工活动室里,台球、乒乓球、跑步机、动感单车等设施一应俱全;企业自行组建的运动俱乐部中,登山、骑行等活动不断开展。每年9月全员参加的“趣味运动会”已然走入第七个年头;针对岗位特点开展的“技能竞赛”活动更催生出了不少技术能手。
“产改不是生硬的指标配资平台注册,而是让每个劳动者都能体面工作、快乐生活。”朱凌俊用坚实的工资水平保障、优质的员工福利政策,为企业的“人本”思想写下注解,这份归属感和幸福感,更是推动着企业所有职工向新时代高质量人才队伍迈进。
永旺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